古蹟文化資產 -- 是歴史的恩賜但不應是現代的廢墟

古蹟文化資產
是歴史的恩賜但不應是現代的廢墟

世界各國推動「觀光產業」已經成為重要的經濟發展的一環。而觀光產業也由風景區的遊覽轉化成歷史文化、人文、藝術、建築等的特色結合。聯合國科文教組織在世界各地「認定的世界遺產」更是各地觀光客追求的目標。有價值、有故事、有期待才能引領國際朋友們來觀光、消費。

古蹟是各國的重要資產、它本身就具備了人文、藝術、文化。又以具體的形象放置在眼裏,是最具像的觀光財。古蹟或歷史遺跡的再利用或結合各國環境與特色景點,讓觀覽從「點」形成一個「面」再使面面相連成一環帶,已經是促進觀光產業必需面對的現實。這樣的連結已經進入國與國共同分享的境界了。(亞德里亞海串連國與國的觀光鏈 照片一~六)


照片一:亞德里亞海串連國與國的觀光鏈

照片二:亞德里亞海串連國與國的觀光鏈

照片三:亞德里亞海串連國與國的觀光鏈

照片四:亞德里亞海串連國與國的觀光鏈

照片五:亞德里亞海串連國與國的觀光鏈

照片六:亞德里亞海串連國與國的觀光鏈

我國的古蹟的「保存」在現行法令規定上,只能留在當時的時間軸上、不可以改變,只能原形、原狀、原用途留置。直到坍塌為止。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觀念及法規,它保障了『吃古蹟維護飯』人的口袋,卻扼殺了古蹟、歷史文化跟現代的連結,也加速了古蹟的衰敗與毀滅。台灣的古蹟何時可以遠離這些悲慘命運呢?文化部(局)、文化委員們,是否可以接受國外古蹟保存與再生、再利用的觀點,讓它有一線生機呢?

仿古的技術只是塗粉加速古蹟與文物的頹敗並不能給予新的生命力。而這些匠師亦逐漸凋零,難予尋找,古蹟修復最後成了四不像。只有人氣旺的文物才能長久,能夠使用的古蹟才不會變成遺忘的痕跡。我曾在我的翻翻FUN FUN部落格(http://ndochang.blogspot.com/)上發表了幾篇文章,希望能喚起大家對古蹟及歷史文物再利用的思考,也期待借鏡國外結合古蹟與歷史文物結合再生的明顯案例,期待能鬆綁現行僵硬毀「蹟」的法令。巴黎聖母院尖塔毀於火災,這樣重要的文化資產、歷史古蹟也沒有要求原型原狀修復。

  1. 2014年5月30日。無煙囱的工業(土耳其 卡帕多 其亞CAppa Docia)
  2. 2014年。都市陽傘(西班牙 塞維亞Sevilla)
  3. 2016年3月7日。歷史遺跡的都市更新 遺跡不是 被遺忘的痕跡(澳洲 雪梨)
  4. 2017年7月3日。古蹟再利用 文創無限廣 天堂書局(荷蘭 馬斯垂克)

東歐有許多脫離戰火新建國的小國家人口多的二、三百萬,小的只有六十多萬的人口。歷史留下的資源,成為國家經濟的重要來源。為了過更好的生活,遠離戰爭的夢懕,合作將生活圏用「觀光」結合在一起,活用祖先留下來的文化資產,引用新的故事,網住世界旅客的眼光與步伐。(照片七:權力遊戲的場景——旅客朝聖的地方——救贖之路,照片八、九:海風琴及漂亮的海岸線,照片十:10:The Sea Organ and Greeting to The Sun )


照片七:權力遊戲的場景——旅客朝聖的地方——救贖之路

照片八:海風琴及漂亮的海岸線

照片九:海風琴及漂亮的海岸線

照片十:10:The Sea Organ and Greeting to The Sun

舉幾個例子供大家分享:

例一:克羅挨西亞位於海邊的古城札爾達結合旁邊優美的海濱設置了獨一利用海浪、潮汐拍打,海風產生美妙音樂的「海風琴」,遊客可以靜靜坐下來聴大自然彈奏的音樂。同一地點又設了一個大型太陽能板廣場,白天是休憩的裝置藝術品。到了晚上利用白天吸收的大陽能轉換成夜晚星光,燦爛的光芒點綴了黑暗的海洋,給了黑暗冰冷的海灘多了一份光明與活力。看星與光再靜聽海風琴帶來的大自然音樂,成為旅客的最愛。(照片八~十)可以參閱 https://youtu.be/IXHhTTOHB0Y, The SeaOrgan and Greetings to The Sun。

例二:杜布羅尼克(Dubrovnik)城被讃稱為「亞德里亞海的明珠」是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四周用石頭建造的城牆圍繞一圈,像一個小長城。城內只有一條幹道,其他都是小巷,利於防禦外來攻擊,幹道左邊房子層層疊疊如同台灣的九份(照片十一)。全城並不因為是古蹟而不能活化使用,『權力遊戲』的許多景點取景拍攝於此,更使得全球旅客蜂擁而至,這是這個國家的「無煙囱的工業」。(照片十二:幹道起點--大噴水池,照片十三:城堡,照片十四: 碼頭風光,照片十五:城堡與大海)


照片十一:如九份的山景

照片十二:幹道起點--大噴水池

照片十三:城堡

照片十四:碼頭風光

照片十五:城堡與大海

例三:蒙特內哥羅(MONTENEGR0)布達瓦(BUDVA)15、16世紀卽建造的海港城市、也有小型的堡壘防禦外侵。是各小島的聯絡中心故港邊有計程車船(照片十六: 計程車船)供民眾使用。為因應觀光需求,又不破壞環境及天際線,將舊有海邊的石頭屋(有數百年歷史了)在不改變基本外觀構造,加上現代的材料,設備、科技設計整修成可供住宿的旅館。活用歷史建築,賦予新生命不會再是廢墟,也改善了四周的環境與視野。(照片十七~十九和照片四)。


照片十六: 計程車船

照片十七: 新舊融合活用舊建築

照片十八: 新舊融合活用舊建築

照片十九: 新舊融合活用舊建築

全世界的無煙囱工業(觀光業)都源自「歷史文物、話題」如果有聯合國認證的世界遺產,更是觀光的夯點。『全世界都在活化「古蹟與歷史文化」,古蹟與歷史文物的再利用更是點亮了各地區、城市觀光的火花』。沒有一個國家會願意將自己的寶物供在雲端,不能親眼目睹、感覺,只能遠遠望而不能去感受它的「美」。缺乏這些火花,一般景點久了都會變成死氣沉沉而逐漸沒落。我們的美麗人文、國土一直未能在世界觀光環中佔一席之地就是少了連結的亮點。

何時我們才能改變觀念--活用祖先留下的文物呢?一般人都知道『物』因「有價値」而長存,因「無價値」而頽敗。文化部至今仍無作為,還在怪罪自己主管的「文化資產保存法」。有權有勢的官員、專家學者們,請你們瞭解「沒有機會活用的歷史建築、文化資產,最後都會因爲沒有價値被滅蹟消失」。幫我們的下一代留下像様的歷史文物吧!別讓孩子們必需從照片中認識我們的歷史。

台北客家扶輪社
張俊哲建築師(Archi)
2019.06.15
翻翻 FUN FUN 部落格
http://ndochang.blogspot.tw/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前理事長)
(前都市更新委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電公司 :吃定台灣人民 - 吃夠夠、 吃透透

腳踏車的收納(停車)庫(場)- 綠能另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