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山公園公厠學生競圖

虎頭山公園公厠學生競圖
創意設計評選
感想
張俊哲建築師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前理事長
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前常務監事

前言:

桃園縣政府風景區管理所為重新構思虎頭山公園公共厠所,結合綠能永續技術與創意空間設計舉辦「公共厠所節能創意設計」學生競圖。

本次競圖以虎頭山公園內舊有公厠基地為對象,重新構思結合生態、節能、減廢、健康、舒適愉悅,且具安全、效率管理的公共空間,提供遊客友善的使用環璄。當然如果在敷地處理、建築造型、室內空間上能充分表達虎頭山公園的自然與人文特色,塑造地區風貌,提供完善無障礙且教育展示功能的公厠,則為主辦單位最期望的收穫。

競圖評審分兩階段評選,先從參選四十件作品中選取十名。再由入選十名於第二階段時提出簡報說明,選出前三名及佳作三名。主辦單位為鼓勵學生參與,體恤學生們之辛苦,入選前十名均有獎金及獎狀。

第二階段評選十件入選團隊分上、下午各五隊簡報,到評選完成已是黃昏。

厠所是文明的指標:

在公共場所,大量的人潮進出,可以沒有水、沒有電、沒有交通工具或各式各樣的設備,但不能沒有「厠所」。

公共厠所(簡稱公厠),一個不能缺乏的「明避」設施,過去它常是人們「嗅」、「視」、「聽」覺的暫停區。

在不重視「經營」與「衛生」的年代,「公厠」永遠躲在你眼光不易發覺的地方。但躲得越隱蔽,就越髒亂,所以你常用鼻子就能發覺它存在位置。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明避」設施若能讓人從「不討厭」到「可親近」、代表這個地區「文明」與「衛生」的進步,也代表這區域對「客人」尊敬的指標。

山上的廁所:

在評圖過程中,對學生的作品覺察到一個共通的問題。由於學生對日常生活經驗常不瞭解如何融入「設計」中,只從片斷資訊及外觀中求表現。而學生的創意常受到外在環境的口號及學校老師口語的影響,膚淺的套用在不同的設計上。對實質環境的影響與需求於規劃時常忽略或不自知,以致其思考,直覺的是:

① 綠化-就是種樹、植草皮。
② 節能-就是多開屋頂天窗、大面玻璃牆。
③ 通風-就是多開窗。
④ 環保-就是使用綠建材。
⑤ 無障礙-就是沒有階梯外加一個殘障厠所。

許多競圖團隊,除了在厠所造型上著墨外,完全忽略身處山上的公園需要何種型式的厠所。更缺乏考量內部空間使用之合理性、方便性及安全性。

規劃設計,首重對設計敷地應有詳細的瞭解,可是仍有學生似乎躲在房間內做設計。既有厠所改建,地點及外在環境只要勘察過現場之參與者,多能做型式之說明。但仍然無法條理思維本次設計重點應注意的地方。

一般的戶外「公厠」必須注意到如何跟環璄融合,材料要耐用易保養,空間要明亮、通風、乾燥。感官要無臭、無濕、無死角。但山上的厠所又要特別注意那些呢? 山上的厠所個人認為應注意考量下列重點:

一、掌握地形與環境:
公園內不缺樹木、不缺綠地草皮。一窩蜂的在屋頂上植草皮,室內或天井內種樹、興建水景(池) ,與實質環境脫節。
二、利用自然能源:
公園內之建築物容易潮濕,應引入陽光,既能節能又能乾燥減少長霉。防止西曬之平地觀念用錯地點。
三、尊重長者與孩童無障礙的需求:
山上的無障礙厠所應考量潛在的使用人,而旅館或遊樂地區型之多功能無障礙厠所,並不完全適用。
四、材料耐久易清潔。
五、私密又需安全無死角。
六、需能避風雨。
七、防風且又有良好的通風。
八、設備易保養與維護。
九、污物處理系統能因地制宜。
十、引入水源。水越充足越能維護整潔,減少髒亂與異味。

結論:

身處山中(虎頭山)的厠所在時間上、距離上、人力上因缺乏許多可使用的管理技巧,用市區型的眼光規劃,再美麗的外表,仍難遮掩因難以維護而產生的困擾。

競圖者在求眩麗的外表時,幾乎都忽略對內部空間使用之合理性、方便性及安全性,以致其規劃空間缺乏友善感。故本部份只能建議主辦單位在交由專案建築設計時妥予考量。

但無論如何論述,學生們的創意仍是新思考的原動力,雖不成熟,仍有許多可接受稱許的地方。

這裡挑一些入選作品,提供給大家。

 

附註:

第一階段評圖:2013年5月16日

第二階段評圖:2013年6月02日

頒獎:2013年7月17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電公司 :吃定台灣人民 - 吃夠夠、 吃透透

腳踏車的收納(停車)庫(場)- 綠能另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