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建築空間中流轉

文化在建築空間中流轉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所以我喜歡旅遊,更喜歡於行進的過程中,發覺許多意想不到的「人」、「事」、「物」。以前我很少將我的觀感公開發表,但從去年開始我期待大家來「分享」我的點滴思緒。

2013年8月16日,在倫敦市區一條跳蚤市場街道上閒逛,我在一家茶葉店買了幾餅大陸普洱茶,因為我直覺認為在英國不可能賣化學的快速發酵茶。

在閒逛間我看到了照片上的這棟建築物,它那有機的內部空間(照片1、2、3)以及帶濃厚「形隨機而生」的優美外觀,格外突出,令我佇立於間,久久不想離開。

照片1:內部空間
照片2:內部空間-斜柱是唯一結構柱
照片3:屋頂及一樓樓板由六根大木柱吊掛

因為我不瞭解這棟建築物的歷史,我無法知道相連的這兩棟建築物,哪一棟才是先蓋好的。但無論先後,這棟小而美的建築物就是一幅完美的街景,令人驚豔。

8月17日留法的蘇美玉博士陪我從剛整修完成的聖路易士教堂(SAINTE- CHAPELLE)觀賞那華麗的彩色玻璃,再參觀聖母院。聖路易士教堂,其古樸的外型與華麗的內部空間,很難想像這經歷數百年洗滌的建築,仍保有這般高雅的風采。但比較可惜的是一樓的美麗拼花地板已不復見,而在二樓處卻可發現其原有的身影。二樓的大面彩色玻璃是難得見到的玻璃藝術品,保存的是如此的完美!

照片4:聖路易士教堂進口處及排隊人群

另外叫遺憾的是左側的彩色玻璃窗被另外後期興建之建築物遮蔽,陽光無法從左側射入。光線只能從右側表達,無緣感受全棟燦爛的光彩。

照片5:二樓正面美麗柱飾
照片6:一樓華麗內部空間(一)
照片7:一樓華麗內部空間(二)一樓拼花地板已不復見
照片8:二樓保有完美的地板
照片9:二樓大面彩色玻璃窗(一)
照片10:二樓大面彩色玻璃窗(二)
照片11:左側缺乏光線較黯淡,二樓大面彩色玻璃窗(三)
照片12:二樓大面彩色玻璃窗(四)

由於想進入聖母院參觀的遊客人龍實在驚人(大概要排隊兩小時以上),而我在二十年前已參觀過內部空間但因時間不足,無緣沿著四周走一圈,所以我從左側「修道門」繞到後面花園近觀那雄偉的飛扶壁,再轉到右側看那面向塞納河壯觀的玫瑰花窗。

照片13:巴黎聖母院正面
照片14:遠觀巴黎聖母院
照片15:修道門
照片16:正後方的飛扶壁
照片17:側看飛扶壁
照片18:塞納河上的遊艇
照片19:玫瑰花窗

離開聖母院穿過排隊進聖母院的人龍,我要求蘇博士陪我去看一棟巴黎市政府指定保護建於約十四、十五世紀碩果存在的民居建築物,其位置就在巴黎聖母院塞納河的對面。

它位於一條巷道的尾端,右側仍保存一棟同一時期的小教堂。照片上前面那漂亮的房子,依據旅居法國蘇博士的介紹,係巴黎市政府列為保護的民居建築物(建於十四、十五世紀)。它是後面黃白色房屋更新建築時,當年房屋所有人不願拆除,所以未參與更新碩果僅存的建築物。從現地欣賞,他就像一幅畫,那更新後的建築物就如同畫布一般。

照片20:街道轉角被保護的建築物
照片21:右側小教堂
照片22:「新」、「舊」比一比,誰應該被更新?!

十八、十九世紀,巴黎都市街區大肆更新,存在一批兄弟般式樣的建築,但那棟擁有五百歲以上之民居建築物,幽雅身段遠勝於相鄰的建築物。她的存在,在法國不是奇蹟,但如果在台北還能存在,我想應該是「聖蹟」吧!


台 北 客 家 扶 輪 社
張俊哲建築師(Archi)
2013.09.05
翻翻 FUN FUN 部落格
http://ndochang.blogspot.tw/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前理事長)
(前都市更新委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電公司 :吃定台灣人民 - 吃夠夠、 吃透透

腳踏車的收納(停車)庫(場)- 綠能另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