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4的文章

大地震(六級以上)時 - 那種房子居不安

圖片
大地震(六級以上)時 那種房子居不安 台北市地緣附近連續幾個地震,震得名嘴「震聲大響」,震得人心浮動。如果真的島內是火山爆發,無需「避震、防震」只有求助老天保佑。但如果只是一般地震根本無需過度緊張。 每次有大一點的地震時,就會有一批人利用「地震」來嚇唬居住於低層(七F以下)建築物的住民。政府為了「都更」業績也配合這些「獵地都更商」標榜只要都更蓋成大樓,大地震來時絕對安全不會龜裂倒坍。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台灣是地震區,天天都有大小不同有感無感的地震,經過全民多年來的努力,一般住家建築早已具備防範六級地震的能力,超過六級以上亦能儘量避免「倒坍」減少傷亡。 地震是難予預知發生地點及「地震波」行進的方向,所以建築物無法直接面對斷層及正面來的地震波給予事先的防範。同屬地震帶的日本,除必要的防範設施外,其教導日本國民都是以如何「避難」、「逃生」為首要。政府絕不會宣傳要居住在低層建築的民眾,儘速拆除更新蓋大樓(高層建築)這樣就可以抵抗地震永不受損,不會發生傷亡的愚民政策。 連續的地震當然會讓人心煩、緊張、擔憂,這是我們台灣人的宿命。由於地震的不特定性,本來就無從預測那方向、那一種高度的建築物會受損或坍塌。從「九二一」、「三三一」地震災害現地實地勘查,因地震震波的不確定性,常常見到倒坍房子邊的其他住屋仍然完好如初。(詳照片一)但如處震波位置則很難幸免災害。 所有自稱能「防震」、「避震」的建築物,只是告訴消費者「我興建的建築物在大地震來時,可以降低毀損、減少住戶生命的損失」。保證不會塌平(詳照片二,坍平是最可怕的結果),但無法保證不會龜裂損壞。尤其減少傷亡才是防震最終極目標。 消費者挑一個「住家」撇除房價、環境、交通。。。等因素外,請教專業建築師「是否宜居時」我最先會告訴消費者需特別「注意建築物的施工品質」。「施工品質不佳的房子」才是危險的來源。他沒有「新」、「舊」之分,許多新建的房屋建商施工品質不佳,其「危險度」尤勝於一般中低層的中古屋。(詳照片三、四) 九二一地震震垮的「東星大樓」、「博士的家」、「台中五期」、「金巴黎」。。。等高層建築物,給我們最重大的啓示就是住在高層建築物坍塌時其傷亡高出中低層建築物的數十倍。(詳九二一大地震倒塌暨嚴重受損大樓初期統計資料表) 高層或超高層建築物,新屋建成後結構安全肉眼難辨。只有建築物施工時落實建物現場施工品質與細節,

「合宜住宅」 - 合宜的價錢取得實用的空間

圖片
「合宜住宅」 合宜的價錢取得實用的空間 「虛坪制度」長期剝削消費者,助長房價無止境的飆昇。面對強大的既得利益者,政府無能亦不敢直接改正。 因為「虛坪制度」的不真實,政府才會有「合宜住宅」的產生,希望藉合宜住宅政策,改正不公義的問題,以減輕消費者的負擔。但也從「合宜住宅」興建設定的條件中突顯目前社會上建商興建的住宅是「不合宜住宅」。 由於建商興建的「不合宜住宅」是政府有意或無意中配合建商用法令嫁諸於消費者。使得建商振振有詞,而政府更無人敢提出修法似乎只能聽任「虛坪制度」無止境延續侵蝕消費者荷包。 「合宜住宅」應該是「實用住宅」也就是說消費者認為「合適使用的住宅」所以消費者買到的房子: ①可使用空間合宜 ②支付的房價合宜 ③公共設施比合宜 ④設施需求合宜